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剖析东汉思想家王充的哲学思想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产生过很多杰出的思想家,其中在东汉初期王充就是思想家中的佼佼者。中国有独立思想的人,王充是第一人。他不仅是中国思想的灯火,还是给后继思想家的引路

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产生过很多杰出的思想家,其中在东汉初期王充就是思想家中的佼佼者。中国有独立思想的人,王充是第一人。他不仅是中国思想的灯火,还是给后继思想家的引路者,以“异端者”自居的王充敢于正视人生。王充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不仅体现在宇宙观、历史观上,还体现在性命论与认知论中,它造就了整个东汉时期哲学思想的精华。 王充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幼聪慧过人,在小时候即表现出孤介寡和、端庄严整的气质。他乡学学成之后,便负笈千里,游学在京都洛阳地区,在洛阳进入太学,遍访名儒阅百家,因此形成了王充博大求实的学术风格。王充学成之后就先后在扬州、丹阳、九江、庐江等地做掾一级的属官,因为王充才高不做作,口辩不好谈对,因此不为当权的人重视,一生仕途不畅。 王充自幼就深读《论语》、《尚书》,所以王充也是儒家学者,而且还持有怀疑传统主义的精神,极富批判精神,是儒家思想中有价值的理性批判精神。王充之后,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儒家的怀疑主义流派,是以王充为最主要代表的。东汉思想家王充其哲学思想更是对后世影响颇深,且在东汉也已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王充比较有名的哲学句子就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王充的批判精神,敢于对社会中的虚妄提出求真的哲学理论,是整个汉代哲学思想的精华[1]96。 一、王充哲学思想的五论 在东汉时期的封建社会,王充的哲学思想中就敢于反对迷信、实事求是,对一切虚妄之言进行批判,所含内容甚为广泛,他的见解独到在当时有着“不类古人”、“违诡于俗”之言。王充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无神论、认识论、历史观、人性说、命定论五个部分。 1.哲学思想之无神论。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对各家学说著作都熟悉,并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在王充的哲学思想中,它主张无神论思想,力求发扬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的求实学风,这对与东汉当时在思想界学术界之中乃至和社会风俗中普遍的鬼神、迷信、怪异、奇闻等,无疑是展开了全面的批判。在王充的《论衡》一书的《论死》篇中,就有批判君权神授、灾异谴告、善恶报应之说。他认为人死就会血脉竭,无血脉即而会精气灭,灭之则会形体腐朽成灰土,故而世间根本无鬼。王充还指出“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还使用生理常识来解释世间无鬼神之说:“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们见到的鬼只是自己精神中产生的幻觉,对于垂死之人所说见到的鬼,也只不过是对死的畏惧而产生的,故此鬼根本就不存在[2]248。王充还对东汉时的厚葬、淫祀之风作了严厉的抨击,他主张人死应该薄葬。故此可知,王充的哲学思想在当时的影响可谓广泛。 2.哲学思想之认识论。王充从小爱读书,不喜欢和小伙伴出外玩耍。在他八岁那年,父亲带他去书馆学习,老师教《论语》、《尚书》,讲完第三天,王充就可以一字不落地背诵。老师惊奇地说:“你怎么背得这么快?”王充认真地说:“您讲过的内容我当天就背好了。”王充还提出“气”一元论的自然观,他认为仅凭感觉经验是不可靠的,应将“效验”作为判断认识的标准,在王充的《论衡》一书的《知实》篇中就有“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就是说,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能违背一定的规律,我们可以此作为校验的方法,来判定事物的对错,不能以大家的说法来评定[3]169。又如《薄葬》中事情不能得到有效的验证,理论不能得到有力的证明,空说这些虚化人们依然不会去相信。 3.哲学思想之历史观。王充提出了历史进步的发展观念,他认为“今胜于古”,就是说现在的人们必定会比古代强,并且他还反对儒家的“是古非今”,认为历史的方法对现在并非有用。如王充在《治期》中指出:“昌必有衰,兴必有废”,历史的治理方法放在当今未必管用,时代是进步的,要不断选择正确的治理道路[4]127。 4.哲学思想之人性说。王充认为人性可分为三等:分别是善、无善无恶、恶,并且还指出,人性是可以在后期的学习或者生活环境中得到改善的。他在《本性》中指出:“夫中人之性,在所习焉。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5]48就是承认后天学习和环境对人性的作用,而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性是可以改变的。 5.哲学思想之命定论。据悉,当时在京师学习的青年学者,除班因外,还有贾逵、傅毅、杨终等人,俱曾为官兰台,王充也与他们有所往来,而时人因进入兰台为登蓬莱,世以为荣,这也就恰恰印证了他的命定论。在王充的哲学思想中,继承孔孟的天命说,不仅认识到天命的必然性,同时王充还提出了“(时机)、遭逢、知遇”等概念,也就是说偶然性问题。它认为时运、机会、知遇是受命运决定与支配的,并认为社会治乱的原因是“时数”,否认了人的作用。 二、王充哲学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王充的著作《论衡》问世近两千年以来,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众人对其是“攻之者众,而好之者终不绝”。王充的哲学思想,学风独异,思想另样,不仅对事物进行多角度观察,对于事物的辨别尺度也与常人不同。然而,王充的这些哲学思想,对我国社会的影响,可谓是意义深远。下面我们就从自主、从实、明理、合道四个层面来剖析王充的哲学思想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1.自主。自主,这也是王充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王充的自主思想,其最高层面为“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在东汉时期,受各方条件局限,要想进入主体、自由、创造的状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在东汉时期的官方的意识与民间的俗论中,没有不崇圣言、守护陈旧之说、信弄鬼神的,以“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来达到官方统治的目的,因此这些都大大束缚和扭曲了人们的认知能力,并且还导向构成了一种具有惰性的思想文化。而王充的哲学理论,其精神中最具光辉之处就是,使人们的自由思想不受约束、并且还可以独立判断、独立思考,并将其视之为“天道自然”的组成部分。王充思想打破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樊篱,为今后社会进步以及解放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6]113。 2.从实。从实,是王充精神的思维方式,也是王充哲学思想中的事实判断思维方式。尽管有时代的局限性,王充的哲学思想依然具有先进性,不仅敢于批判鬼神,还是个完整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让人们的眼界更加广阔。这也是可以让后世的学者能够从历史的眼光中学习发展新时代的方法,要掌握好对事实的判断,用认知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因此王充的思想也影响了现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并且还与现代的科学精神结合后,从中找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新方法。 3.明理。明理,是王充哲学思想的实际操作。王充指出,不仅要弄清楚事物的内在,还要对事物的判定有理论依据,不能迷信于流行,随波逐流,这样不仅不可靠反而是愚昧无知的。王充还指出,对于林林总总的民间风俗习惯,应该以“疾虚妄”的态度,挨个剖析,不能以迷信的方式去认为它的对错。王充敢于不信鬼神,承认自己是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这在历史上是很有划时代意义的,这对今后我国的思想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4.合道。合道,也是王充哲学思想的理想境界,他不仅认同儒家的善政,对善政还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善政不是圣贤想以儒家价值来教化万民,使对人民的管理达到齐世划一的和谐境界,而是将德和法的关系重新申度,提出了更有利的治国之道。他指出:“国之道,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就是说,国家应该培养有德行之人,能敬贤,为国家出谋划策,养力者就是养有力气的人,作为保护国家的士兵。 王充不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还针对东汉社会的时代弊端,提出了求真的哲学,用时、数、命来填补认知的空白,构建了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王充的哲学思想不仅能反映出东汉社会的现状,也树立了东汉社会的思想丰碑,是整个东汉时代精神所在,对东汉思想发展和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章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网址: http://www.xxdjysxjyzz.cn/qikandaodu/2020/0910/407.html



上一篇: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下一篇:简论李大钊的青年政治观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投稿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编辑部|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版面费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论文发表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