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在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品质和性格,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在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品质和性格,并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华民族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省曲阜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时的讲话,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宣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当代大学生应深入学习和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这对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义和主要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由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方式、政治模式、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的作用而形成、沉淀和传承下来,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中国社会的“活着”的古代文化。这种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以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形式存在和延续,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形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我国社会在5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健康向上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要素组成。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化,由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因而流派众多,仅战国时期就有百家争鸣的说法。中国古代影响比较大和人们普遍认可的流派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佛家、名家、阴阳家等,众多流派中儒家思想是主流和主体,历朝历代大多把儒家思想奉为正宗,但道家、佛家、法家等思想也常常包糅其中,相互影响,各自发挥作用。从地域分布来看,则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按地域分布又可分为齐鲁文化、三秦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闽南文化、青藏文化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省曲阜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时的讲话,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宣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并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理念,更是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习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1]这一论述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施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中国成立后历时60多年探索形成的,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华大地,立足于中国国情,继承和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体现出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离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基则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中国就没有立足和发展的空间,就如习近平总书记而言“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精神层面上就必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中国特色在文化传承上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5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健康向上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需要我们汲取营养,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抓住其核心?如何吸收其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上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可以说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国家理想、政治理念、社会追求、传统美德等基本要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体现。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和造就了无数华夏儿女,今天的大学生更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浇灌和滋润,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取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对大学生全面成长,提高综合素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丰富的爱国主义元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民族至上、国家为本,这种爱国主义情怀世代传承,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可贵的精华,“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国而忘家”(《汉书·贾谊传》),已植入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中国历史上涌现了太多的名人名言,如孟子的“以天下为己任”,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名人名言都体现了中华儿女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精神。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深入挖掘和宣传这些资源,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时代责任感。 (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进取精神的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文精神贯穿始终,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地追求进步的进取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民族基因。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各行各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政府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这种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应对挑战,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文精神,培养自己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大学期间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报效国家成为栋梁之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崇尚伦理的思想,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伦理、崇礼厚德。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爱”,这是儒家思想最基本的价值观。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爱人就是要兼济天下、博爱众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的意思自己不想做的或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三纲五常”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人伦纲常和道德规范。《论语》集中体现了儒家及孔子思想的精华,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我们在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应汲取儒家文化的精华,崇尚伦理、崇礼厚德,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德育首位,让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塑造完美健康的人格。 (四)树立“和而不同”的人际观,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而不同”来自孔子的名言“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指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今天,“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讲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更应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及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中出现一些冷漠、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深入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 的人际关系准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避免冷漠和对抗,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融合力,促进团结和友谊,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五)讲诚信崇正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诚信立人的道德修养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诚,即诚实、真诚;信,即讲信用,遵守承诺,今天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要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接人待物要信守承诺,要按规矩办事,强调“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人无信不立,不讲诚信,社会秩序就乱了。传统文化崇尚正义,主张“舍生取义”。孔子认为“君子义以为上”(《论语·卫灵公》)、“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孟子则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能兼得,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上》)。受当今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有些大学生的道德观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受拜金主义的影响,有的学生见利忘义,有的学生不讲诚信,有的学生推崇金钱至上,过分追求物欲和享受。优秀传统文化中讲诚信崇正义的人文精神可以避免大学生迷失方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人生观。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和实践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进入大学之后,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利用这个主阵地进行传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首先,我们要设计好教学内容,在教学计划里就有这方面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同时纳入学分要求。近几年来许多大学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或国学课,对学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其次,应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特别是调动授课教师的积极性,让老师们在各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穿插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过程中都能了解和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美德,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3]。 (二)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现在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大学文化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环境文化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应该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大学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在无声无息中接受教育。一方面大学可在学校建筑景观体现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是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鼓励学生建立相应的社团,建立相关的网站和公众微信号,支持他们开展相关活动,并通过讲座报告、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演讲征文等多种形式实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特别是在大学校园,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大学生是上网的主力军,手机媒体时代的互联网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也要将工作做到互联网上去,打赢一场争夺“眼球”的战争。我们应积极发挥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作用,通过微信、微博、QQ群、QQ空间、飞信等新形式、新手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量资源植入到互联网上去,让学生在上网的同时润物细无声的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和教育。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手机媒体时代的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传播正能量,也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做到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相结合,兴利除弊,发挥网络教育的积极作用,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 (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同样,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通过向社区道德模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和义务劳动,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通过济微助困、关爱弱势群体,培养大学生的仁爱之心;通过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园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捐款捐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通过支援西部“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文章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网址: http://www.xxdjysxjyzz.cn/qikandaodu/2020/0910/406.html



上一篇:儒家思想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下一篇:剖析东汉思想家王充的哲学思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投稿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编辑部|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版面费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论文发表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